我国汽车出海近期按下“快进键”。数据显示,2023年5月,我国汽车品牌出口达到24.6万辆,同比增长75.0%。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依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以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集团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海外频频开疆拓土,在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机构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车企海外销量有望达到300万辆、550万辆;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海外销量有望达到250万辆。
强化全球市场布局
我国新能源车出海提升
东盟市场已成为我国车企出海的热土。近期,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越南投资布局项目,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与车型带入越南市场、积极在越南进行生产布局,促进越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在泰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5%。
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东风,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提升,开始在欧洲大展拳脚。新能源商用车是中国车企切入欧洲市场的另一个“杀手锏”。2013年,比亚迪借助新能源商用车就已切入意大利市场,并在纯电动巴士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
2021年以来,蔚来在欧洲已打入了挪威、德国、荷兰、丹麦、瑞典五个国家市场。截至今年五月,蔚来已在全球累计布局118家蔚来中心(海外4家),269家蔚来空间(海外6家),299家蔚来服务中心(海外42家),53家蔚来交付中心。中国新能源车企品牌争相出海,充分发挥了中国电动车的产业链优势,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各国正积极推出新能源汽车引导政策,如政府补贴、低关税等,为我国电动汽车出海提供了黄金窗口期。
国内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
吸引美国“新势力”加入
从市场销量表现来看,新能源车销量实现环比增长,智能车销量占比回升。
今年5月份,在燃油车掀起的价格战冲击逐渐消弭后,新能源市场得到复苏。新能源车市场零售 58.0 万辆,同比增长 60.9%,环比增长 10.5%。同时,智能电动车的销量占比有所回升,环比提高 0.6 个百分点至 48.2%,较去年5月同比提升了 11.7 个百分点。
入局中国市场,海外造车新势力跃跃欲试。在特斯拉之后,美国新势力车企如Lucid、菲斯克纷纷宣布入驻中国,在中国开设交付中心以及建设工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加入令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美国的新能源车企而言,中国的汽车市场具备广泛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根据数据统计,2022全球汽车销量约为2600万辆,而中国市场占了全球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电动汽车为600万-700万辆,约占25%的市场份额。从今年开始,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已逐步增长至27%左右。
新能源车企融资火热
上游产业链公司入局
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依旧是门好生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融资总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大涨159.4%。进入2023年,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融资步伐加快。
华商视角